壓抑分工→調對順序

Ken與婉婷曾是日夜形影不離的同事兼夫婦,但隨著老大診斷為自閉症與輕度智能障礙,婉婷選擇專心照顧孩子,經濟壓力則全轉移在丈夫身上,自己更是埋首在講座、復健與針灸等事務上,對外界事物全然喪失興趣。

夫妻倆漸行漸遠,直到有人問婉婷是否感到自己講話越來越大聲時,才發現自己已把丈夫推得很遠。說話全是命令句,不在乎對方感受,更埋怨丈夫不投入家庭。「有一次接到太太電話要帶孩子做針灸,我甚至忘記幫孩子穿鞋就急著出門了。」Ken因體諒妻子而選擇壓抑自己,並盡快完成妻子的要求。效率成為夫妻彼此唯一的交集。

職場得意與返家壓抑的強烈對比,生活分割與拉扯也讓Ken把焦點轉移在乒乓球運動上。而婉婷則獨自一人與時間賽跑。「我不斷地希望能為孩子做些甚麼,因為到了八歲孩子就定型了。」此觀念綁架了婉婷,直到孩子只能上特教小學時,她才接納這個事實。

「自己盡力了,孩子沒太大進步,婚姻卻半毀。」那時婉婷忽然清醒,她決定要調整步伐,焦點回到丈夫,讓婚姻優先於一切。同一時間,丈夫也在婚姻輔導課程中,明白家庭必須優先於工作的道理。當兩人彼此都調對人生順序,反而能夠在溝通中了解彼此的需要。「愛的群體軟化了我,讓我願意嘗試改變,因此我想走出來,幫助同樣的群體。」Ken和婉婷的經歷於是成就了喜樂小天使的團體。

當父母放輕鬆,孩子反而轉變了。「以往孩子會摔東西鬧脾氣,但現在真的很乖,有時還會服務家長。」原來父母的壓力會影響孩子,當孩子感受到愛與接納,自然能看到孩子的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