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ben 與太太育有一子一女,他很注重孩子的 教育和成長,從他們小時候就一直陪伴教 導,想把最好的給他們。 「大兒子一直都很聽話,從小學到中學都沒甚麼意見,所以我一直都以為自己的教養方法很有效。」 Eben 說。不過,到了中四選科、升大學時,他問兒子想選什麼,想留在本地還是去外國,他都一副無所謂的樣子,使他很著急。然而越是追問,越是沒有反應。現在回想起來,他覺自己作為父親,太自以為是了。「我不斷地把自己認為對的道理灌輸給他,教導他讀書要認真,對人要好。我覺得有些事情我做得到,他也可以的。

有一次他發燒,我覺得是小問題,堅持叫他上學,結果他整天呆在學校的休息 室,病得無法上課。」他不斷地把自己的一套套在孩子身上。「我也讓他講心裡的想法,不過如果講的不對,我就再糾正他、教導他。我是很狠的,他做錯事我罰他,很多次就是把他最喜歡的玩具扔掉;有一次甚至不給他慶祝生日,沒有生日飯,沒有禮物。」結果,孩子並沒有「從中汲取教訓」,反而從心裡面怕他,默不作聲。他們的關係漸漸疏離,甚至冰封起來。 有一次,他有機會跟兒子詳談,才發現兒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可有可無,因為提出的意見總是不被採納,日子久了就顯出一副半放棄的樣子。「原來我一直沒聽過他的聲音,使他覺得不被重視。我對 他從來都沒有認錯道歉過。」他看著兒子那麼受委屈,心裡很難過。

「兩年前,我跟他談完之後,突然想到,再過兩年,他上了大學,就會離開我搬出去了,我們就不再有甚麼關係了!」這個猛然省悟讓他轉變過來,他馬上以行動重補關係。他開始放下自己的想法,陪兒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。兒子喜歡看國內的饒舌比賽節目,他雖然覺得國外的製作水準更高,但不再執著,而是按著兒 子的選擇一起看,一起聊天。「他看見我的誠意,漸漸把心裡想的都敞開分享,我仔細地聽,表示接納、認同,他感受到我的肯定,慢慢敢把自己的立場也說出來。兩年下來,我們的交流越來越自然,他成了有主見、有勇氣的年輕人。」其實,兒子會彈結他、鋼琴、打鼓、作曲,非常有音樂天份,但以前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,很自卑。現在,他自己找升學的資料,夢想有一天組織樂隊巡迴表演!「看著他這麼開朗自信,常常主動來擁抱我們,我很欣慰!」從要求孩子聽話,到聽孩子的心聲,經過了高高低低,Eben 現在很享受彼此敞開的父子情。